微信logo
本色纸批发网
商品

本色纸资讯

> 行业资讯

重温日本现代化之路:追求公共之政

2017-03-06 来源 : 法人会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经济观察报 蔡孟翰/文 横井小楠(1809-1869)在两岸三地并非如福泽谕吉那么耳熟能详,但是他才是真正影响明治维新以及后来明治政府的不少施政纲领的大人物之一,亦是幕末儒学政治思想家的佼佼者,经由阅读横井小楠,才能更加理解福泽谕吉思想由来的系谱。

《国是三论》这本书收录了横井小楠四种最重要的著作,分别是《国是三论》(1860)、《向松平春岳关于新政的建言》(新政に付て春嶽に建言)(1867)、《沼山对话》(1864)、《沼山闲话》(1865),我手头原有的是山崎正董所编的《横井小楠遗稿》,算是他的全集,但是没有任何注释,没有语言的专业训练,读来实在不易。

横井小楠的汉文著作不多,汉诗卷帙亦不繁,不过却很有思想性,往往与他的政治言论相为表里,比如横井小楠主张开议会的公共之政,在他的一首诗里,就说的更加激进,《沼山闲居杂诗十首》之一, 人君何天职,代天治百姓,自非天德人,何以惬天命,所以尧巽舜,是真为大圣,迂儒暗此理,以之圣人病,嗟乎血统论,是岂天理顺! ,革命百年后,读到 嗟乎血统论,是岂天理顺 ,尤其令人觉得哭笑不得。

此书这四种非汉文著作,而是汉文的训读文文体与侯文文体。这次讲谈社《国是三论》全译注再版,很有益于普及与学习,此书的现代日文翻译十分流畅易读,我亦受用不少,此书对文本的注释亦是足够精细,唯一可惜的是对横井小楠这四种著作的题解,不够深入,稍嫌简略,因此心里油然泛起越俎代庖之意。此书这次再版亦是重新认识明治维新的一个契机,而且在此时此刻,仰观全球政治,俯观近身时局,读来别有感概。

《国是三论》分为三章,富国论(天),强兵论(地),士道(人)。一般都以明治时期的富国强兵直接来自先秦的文献如《管子》与《战国策》,实际上不是,而是直接来自《国是三论》此书。在《国是三论》,横井小楠在第一章富国论里,讨论为何日本必须放弃锁国体制,主张日本必须开国,必须殖产兴业,解释为何必须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乃是 以公共之道,经纶天下,而万方无碍 ,也就是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 公共之道 ,因为,在新的国际体系之下,可以 大开利用厚生之道,一新政治教育,而致富国强兵之成果 (文中所有中译皆是作者翻译),这才是横井小楠对富国的理解,也形成明治日本对何为富国的理解,这当然不是国进民退的富国论,而是一个民进民富的富国论。

不同于近百多年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革命党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政治道德主义,横井小楠非常清楚,光是开国,光是空有理想,无济于事,而是一定要强兵,横井小楠的强兵论,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强大的海军,而不是强大的陆军,海军主要是用于自卫,而非侵略他国,横井小楠对与日本的关系,以 唇齿之寒 理解,日本不能 坐视旁观 ;这主要是东亚连带论与中日合作论,但实际上后来亦有沦于介入与朝鲜事务的主张,不可不察。

最后一章,横井小楠提出面对这样时代,士人应该如何。他提出治教须要 法三代 ,人才要文武并行,不得文武分离,他说这个典范就是在《尚书 大禹谟》中对帝舜的称道: 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除了广设学校以外(请注意他没有提倡科举制度),他更强调 道理求于圣经,治乱捡于史传 ,这里得圣经当然是东亚原来的圣经,即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因此,在富国强兵论以后,横井小楠似乎提出一个儒学的老生常谈,似乎转向 保守主义 ,实则不然,而是日本后来在大正昭和时期,军国主义横行,其实就是文武分离,道理不求于圣经的后果,而横井小楠早就察知日本走向富国强兵以后,很可能发生的走偏风险,因而苦口婆心,主张以道理主导富国强兵,预防万一。

这三章横井小楠又分别以天地人识别,他的用意为何呢?有深意吗?我以为就是《说文解字》引用董仲舒解释何为王,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所以,这就是横井小楠的本意,他的《国是三论》,连贯起来,就是王道论,没有连贯起来,自然就不是王道,缺一不可。所以,开国通商,殖产兴业,万国交流就是天道,就是对普世价值的认识与认可,一国独立,始于军备,始于拥有强大的海军防御外侮是地道,也就是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而人道始于教育,教育以三代治教为宗旨,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这天地人三论于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治国治人大方案。

横井小楠的王道论在实际政治的实践上到底如何?这丛《向春岳关于新政的建言》(1867年11月)里,可以看的相当清楚,在第十五德川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 返回 天皇以后的一个月,横井小楠向福井藩主松平春岳建言,当时松平春岳参加由萨摩藩主导的 四侯会议 ,对政局极有影响力。横井在建言书,第一项,便是提出建立 议事院 ,也就是设立国会,这个国会,有上下两院,上院以公家贵族与各地诸侯为主,下院则是 广泛举用天下之人才 。

这个设立议会的主张,在稍早横井小楠于1862年,向幕府提出的《国是七条》里,就有 大开言路,与天下为公共之政 的说法。他建议政府主要由萨摩藩主导的 四侯会议 构成,四侯实际上就是萨摩藩,越前藩,土佐藩与宇和岛藩四个藩,这四个藩共同主政的主张,排除了一直反对幕府,偏向神道,支持国体论的长州藩(吉田松阴、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皆是长州藩,日本至今生产最多首相的地方也是旧长州藩)。这原因主要是长州藩的主导政治理念与横井小楠非常不同,这些不同成为明治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政治体制内两条主要的路线争执。

其中一个就是萨摩藩主导的海军路线与长州藩主导的陆军路线,一个是议会中心的政治与非议会中心的政府体制,一个是防御和平路线针对扩张主义路线,一个是亲和普世价值的政治理念对上一个坚持日本特殊性与优越性的日本模式论等等,这些体制内对立轴的开端与流变,从读横井小楠的《国是三论》全译注这本书,便可以有登堂入室的机会。

接下来,横井讨论 皇国政府 的财政问题,再次显示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财政问题,他有节流有开源的政策建议,在开源方面,主要还是着重在与外国交易与学习商法,具体行动是建立商社,开港,并且到西洋各国以及建立日本商馆。他亦不忘建立全国统一的海军局,最有意思的是他认为建立海军的费用问题,可以由 议事院的人杰 想出办法解决,充分显示横井小楠对议会政治的信任,充分体现 与天下为公共之政 的真谛。

《沼山对话》(以下《对话》)与《沼山闲话》(以下《闲话》)是横井小楠与他所属熊本藩的两位晚辈后学的对话,亦是两位晚辈后学的记录,《对话》是与井上毅(1844-1895)的对话,有明确问答过程,井上毅后来是明治时期《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亦是伊藤博文的得力助手,历任法制局长官,文部省大臣等导引日本战前法律教育走向的要职,乃是明治政府内的大人物;《闲话》是与元田永孚(1818-1891)的对话,不过元田没有记录对话,只有录下横井小楠的对他的谈话内容,元田在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明治天皇的侍讲,也就是帝师,后来更是主导起草对战前日本影响至深且巨的《教育敕语》,与《大日本帝国宪法》同等,并为日本战前宪法级的政治法律文件。

因此,《对话》与《闲话》两种著作在日本政治史与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只是内容非常丰富有启发,而且两位记录者对明治政府与战前日本政治,有最直接,非常巨大的影响。从《对话》与《闲话》,不但可以进一步理解横井小楠的思想,特别是进一步理解他的《国是三论》,更可以对两位明治时期的大政治家有所认识。

在《对话》伊始,我们看到横井小楠主动问起井上毅在熊本藩校时习馆的学习情况,一方面是横井在时习馆教过书,另一方面则是横井要主导话题,对二十出头的井上毅先要讨论学问,这个次序,刚好与《国是三论》颠倒过来。横井立即告诉井上毅读书,要先从《诗经》,《书经》开始着手,读《诗经》,先从周南,召南下手。井上毅接着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他问: 古之学问与后世之学问有异哉?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对话》里,井上毅念兹在兹的是如何面对古今之变,《对话》之后的主轴,不管是讨论宗教问题,亦或是讨论开国锁国问题,都是离不开古今之变,东西之别。

在横井长篇大论以后,井上毅转入他很关心的议题,如何面对基督教的挑战,如何认识基督教与佛教的异同,更重要的是日本如何抵抗基督教入侵。横井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说,基督教与佛教无甚差异,也是劝人为善,愚民更容易受到蛊惑,但比佛教略好,因为,基督教重视人论,而佛教是毁人伦。

尽管如此,横井仍然反对引入基督教,理由主要有三点,一,基督教本身就有宗派冲突,引入以后,更容易与日本原有的佛教产生矛盾,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二,西方近来 经纶穷理之学 猛进,正是因为摆脱基督教的浅薄,才有利于民生日用之效,三,他强调我们的 圣人之道 ,正是 利世安民之事业 ,从《书经》中二典三谟就可以看到,皋陶谟所说的六府三事,正是 民生日用之财用不可缺者也 , 实乃圣人代天之大作用,而朱子不知也 。在这段对话,可以看到井上毅对基督教远比横井小楠更加敌视防备,井上毅的再三追问使得横井小楠更为强调反对基督教的说法。

总而言之,他对圣人之道确有深刻的信仰,因此,不能不排斥基督教,同时可以看到横井对朱子学的批判之所在;在于没有认识到利用厚生高于修身养性,这点就是继承日本江户时期第一大儒荻生徂徕(1666-1728)对儒学的创见,印证了荻生徂徕在《辨道》里所说的, 孔子之道,先王之道也,先王之道,安天下之道也 。横井小楠与荻生徂徕主要的差别,在于荻生徂徕的先王之道,不过是 先王所造,非天地自然之道 ,而横井小楠的先王之道,则是 圣人代天之大作用 以及前面所引用的汉诗中亦有 代天治百姓 一句,横井小楠的天依旧是从朱子学天理而来的天,已经是带有些许人格神意味的天。

从此处,横井接着补充在《国是三论》没有展开的议论,亦即是为何开国通商是行公共之道?他从《书经》的禹贡一章着手,他说,首先大禹顺导水利的大功业,洋人看了也要佩服,而禹贡中记载九州岛的物产,查其土壤肥瘠适宜,正是确立了有无交换基本法制,看得出来 舟楫交易之道理 ,乃是圣人之所为。开启交易之道,才能富民。他接着指出,近来洋人的轮船,蒸汽火车,电报等等,都是 讲究造作民生日用而究其至极 ,所以,西方的富国强兵可以看成是 其经纶之功业,得圣人之作用 。

井上毅问了一句,洋人亦可以有仁之功业吗?横井劈头回复, 大凡以利及人,即是仁之用 ,因此,横井不认为有东西之别,只有仁与不仁之别。井上毅追问,如果洋人行仁道,为何荷兰夺取雅加达,英国强取印度呢?横井的回答则是,因为各国仍囿于割据之世(用今日的语言,亦即是没有全球整合的世界),只是思考一己的利益,而没有推广 至公至平之天理 ,结果只是止于霸术。

契而不舍,井上毅又提问,洋人所说的万国一体四海兄弟,有符合天理吗?横井在此的回答,可以看到他对普世价值的认识是多层次,而非一味肤浅,他说, 全体而言,正是如此,然而实则有亲疏之别,然而,不分华夷彼此之别,同为人类互致交通,通交易之大利,乃今日自然之理势也 。他接着论证,今日之势,出于有蒸汽轮船,因此, 天涯若比邻,而成可以互相交通之势,今日主张独立锁国之旧见,违背天理甚矣! 。

除了更进一步深化开国理念,横井更是直挑水户藩与长州藩不少党徒沦于神道,他认为神道是不好的东西,他重申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 ,神道之害很大,从水户藩与长州藩的动荡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日后会拿弓箭射自己君父的思想 我们看看后来昭和时期的1932年的 五 一五事件 与1936年的 二 二六 军人刺杀政府高官,试图政变的事件,便可以同意横井很有先见之明。当时关于神道这点,横井是完全挫败的,明治维新以后,神道进一步受到政府的扶持,转而为国家神道,直到二战结束。他在此处,其实,亦并没有成功地说服井上毅。

因此,井上毅最后亮牌问道,有一说是自国一己强大,振兴海军,从而横行世界,有另一说是,同于洋人四海皆兄弟之说,大开胸襟,与西洋贸易,取得互相之利。横井的回答,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他说: 横行(霸道)是违反公共之天理。处世不能不以公共之天理解决国际纷乱,若徒张威力,后来必招致祸患 ,再看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导致江户两百多年积累的功德-明治维新毁于一旦,横井小楠这段忠言逆耳的警告,能不三复其言吗?!

隔了一年,这次换了元田永孚到福井藩的沼山与横井小楠对谈,元田永孚曾师事横井,所以,即使已经年近半百,仍以弟子的身份聆听老师的教诲,在序言中,一开始,元田就写了一首汉诗表达景仰老师横井小楠之情思。其诗: 沼山有真人,襟怀似冰雪,经纶亘六合,眷怀不可辍。我欲随其游,中宵情思切,坐酌杯中酒,寄酻沼山月 。

在《闲话》开宗明义,横井小楠便申论他的开国论之形而上终极基础,他分辨他所谓的天,不同于宋儒,宋儒只是在性命道理上说,宋儒的天,只是理,所谓敬天,不过是持此心,格物只是知道在物之理,专在理之上心之上而言。三代尧舜的天则不然,其功夫是 畏天 ,天亦如天帝在上,如受天帝之命,自然敬畏。受天帝之命,则需要 广天工 , 开地经野,利用厚生之事无所不至 ,经纶之大概,就是 敬天帝,亮天工 ,即使近日西洋开通航海之道,四海百货交易蒸蒸日上,以宋儒之道来看,仍然没有一处符合圣人之道,但以尧舜之道观之,必将更善其事,超越洋人,这就是尧舜 畏天经国 与宋儒 性命道德 似乎相同,实际上并不相同的原因。

在横井小楠看来,宋儒当中,唯有张载最接近尧舜三代之道,其《西铭》言理与三代合致,其倡导井田封建亦是三代治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横井没有提到张载的宗法论,这是他与张载一个很大的差别,主要是他的天论里,人是 一天 之子,不同于张载是从气论出发,论述一个一国皆是一家人的理论。因此,即使今日不能复兴三代治道封建井田之古法,仍是可以别开利用厚生之道,他接着批判宋儒的格物只是格一草一木之理,却不知格一草一木之理如何致用民生。这也就是他批评宋儒的格物是心之上理之上。

之后,他对天又有一番演绎,他说总的来说,天是古今不易,称之为 一天 ,而人是天中的一小天,我之前的前人与我之后的后人各为一小天,此三段之人,合在一起,便是一天。因此,前人的 亮天工 ,由我继承,再有后人继承我,再由后人的后人继承,前生,今生,后生三段皆有 一天 之子,此三人皆有天帝之命,他认为 仲尼祖述尧舜 继往圣开来学 并不限于孔子,而是人生下来,便有事天的职分。

横井小楠这套将主张开国的政治思想建立在对天的重新论述之上,基本上是试图在,一方面举世滔滔将以西方为天理为普世价值,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天的立场,与另一方面,群情愤愤以 日本 为效忠的神祗,以国体为护持的对象,以民族为团结一致的民族主义政治路线,在这两种对立的立场张力之间,维持一个儒家主导的中庸之道,横井小楠这样的苦心孤诣,其实两边不容易讨好,对于西化论者,横井小楠坚持东亚圣经典籍的价值,坚持儒家的立场,未免过于陈腐,而对于日本民族主义,横井小楠的排斥神道,继续独尊尧舜孔子的态度,不免有不忠于日本之嫌疑。

此外,横井小楠对天的新论述,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一条很滑的斜坡。他的天既然已经是带有人格神意味,而他又排斥神道,所以他的天无法理解为神道的神,亦因此无法接上日本神道的传统,江户时期蓬勃发展的国学与江户后期水户学融合神道于儒学的理论架构,而是一个空荡荡人格神,一个对比基督教神学,十分薄弱的天帝论。在横井小楠本人,由于多年的儒学涵养以及他成长时代儒学独尊背景,这一个带有人格神的天,还是很容易与他的儒学学养无缝结合。

可是,当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不再是独尊的情况下,这样的儒家天帝论就很容易滑向基督教,横井小楠的弟子当中,在明治时期就有不少改信基督教,他的长子横井时雄后来也改信了基督教,还当了传教士。井上毅在《对话》里,对横井小楠一些说法,持有保留甚至怀疑态度,不是没有远见卓识,更令人钦佩幕末明治的政治人物多么优秀。这当然也就是后来井上毅与元田永孚联手制定《教育敕语》(1890),将儒学恢复到体制教学核心地位的原因之一。

横井小楠的努力,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却在明治期间,稍微维持一个不偏向任何一边的中庸方向,毕竟明治时期,多位大政治人物,均曾受到横井小楠的启发教诲,或多或少理解横井小楠的思想与苦斗,即便明治中期再度回归传统,甚至在后期与俄罗斯开战,明治的政治家并不反西方并不反对开国,认为锁国是封建恶习,更不以西方整体为敌,而是认同横井小楠所指出西方的成就,因而心悦诚服认为西方有值得的学习的地方。当然,必须再三强调明治维新亦从未有全盘西化,更没有如同在辛亥革命以后,反传统思潮成为政治与社会的主流。

庆应四年三月十四日(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率领公卿诸侯在天地神祗之前,宣誓所谓的《五条御誓文》,内容由福井藩的由利公正起草,再由土佐藩的福冈孝弟修改,最后再由长州藩的木户孝允拟定。福井藩的由利公正受教于横井小楠,从他的起草文到最后《五条御誓文》的文本,都可以很清晰看到横井小楠的思想与语言。

第一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第二条: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第三条:官武一体,以致庶民各遂其志

第四条: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第五条: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业

这五条里的第一条与第四条,几乎可以说是直接来自横井小楠,上面的讨论已经足以证明,第二条, 盛行经纶 一句, 经纶 是横井爱用的词语,而且如同上面的讨论是有特定意义,也就是 利世安民之事业 ,第五条,可以说是横井思想的延伸,横井已经承认洋人的学问了得,有助于经纶,求知识于世界,不过是将横井原有的意思说开了而已。只有第四条不很明确,但亦与横井的思想相通无碍。

横井小楠在明治维新以后,列位新政府要职,在明治二年(1869)一月五日,在从朝廷退朝回家的路上,在京都丸太町与寺町通交叉口,顺着寺町通往南走不远的地方,今天一段非常漂亮悠闲的老街道,有神社,有著名的日本茶老店一保堂,有几间咖啡馆的地方,他受到六位乡士暗杀身亡,暗杀理由是横井小楠提倡开国,就是欲将日本基督教化。非常可惜的,明治日本又失去了一位老成持重,有大见识的政治人物。后来主张脱亚的福泽谕吉,就是幕末的一位反革命,转为明治时期的老愤青,在思想上,就是顺着横井小楠的思想,而同时向两边移动,这样的矛盾,这样的撕裂,造就了后来昭和日本的悲剧,更是现代东亚困境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仍活在这个阴霾底下。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法人会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